热浸处理是将钢化玻璃加热到290±10,并长时间保持该温度,使硫化镍在钢化玻璃中快速完成晶体相变,将原使用后可能自行爆炸的钢化玻璃提前在工厂的热浸炉中进行人工破碎,使钢化玻璃在使用过程中保持该温度。我们减少了钢化玻璃安装后的自爆。这种方法一般使用热空气作为加热介质。国外称之为“热橡试验”。简称HST。其实翻译过来就是热浸镀处理。很难泡在热里。原则上,热浸镀既不复杂也不困难。但实际上,要达到这个工艺指标是非常困难的。
结果表明,玻璃中硫化镍的化学结构多种多样,如Ni7S6、NiS、Nis1.01等。各组分的比例不同,还可以掺杂其他元素。相变的速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温度。结果表明,280℃时的相变速率是250℃时的100倍,必须保证炉内每块玻璃都处于相同的温度状态。另一方面,低温玻璃由于保温时间不够,不能完全相变,削弱了热浸镀的效果。另一方面,当玻璃温度过高时,甚至可能导致硫化镍的逆相变,造成更大的隐患。